30.10.06


RIMG2211

第二屆的
中文網誌大會, 一波三折後於在10月28日在杭州揭幕。會議於筆者出發到杭州前,已因為與國務院的一個也在杭州舉行的會議而要轉換場地,唯在網誌年會開幕前一天,主辦單 位又突然收到場地的消息,謂場地會停電……最終只好在一家大批參與者下塌酒店的會議室內。壓力和小動作雖然小氣兼麻煩,但甚麼地方沒問題,有地方就好。

會議並沒有一個具體的主題,反正就是叫中文網誌大會,會議程密密麻麻的排滿兩個整天。第一天的會議,由donews洪波來 做keynote,洪波是一位內地知名的I.T.評論員。看他的blog,大概會認為他是一個專講I.T.的孔少林之類的人物,但在會議之後一片火光地對 blog如何促進商業或公關的討論中,聽他談的話題「changed by blog」,聽他說希望以blog賺錢是不切實際的,實是一帖清浪劑。這句說話是對是不對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能在這樣的一種對網絡對所謂新媒體經濟充滿 狂熱期盼的氣氛,有人語調輕鬆但心態認真地談一談,沒辦法是有點父親權威但此時此刻並不為過。

然後是由global voices的rebecca所主持的from china to global, from global to china,該節請來了好幾位正從事新聞翻譯的個人和團體,包括主辦的social brain foundationissac maoundersound、global voices在廣州的john kennedy、台灣歸趣來嘻的portnoy香港獨立媒體interlocals周思中

最 籠統的歸納,這幫人都是先後投入新聞翻譯的工作,基本上這一節的講者都認為我們現有的新聞渠道並不充足,就各自由自己開始翻譯國外的新聞資訊。由開始時的 個人嘗試到成為團體地合作跨地域的做;而issac mao的說法便更是根本,他指出新媒體的特點是不依賴傳統媒體的「客觀」體系,新媒體的互動性質,是以讀者的批評、回應和補充來保護消息的全面。這種說 法,不錯在新媒體中這說法大概是老生常談。這一節討論是第二節,這番說話由作為搞手的issac mao說出口,如果能代表甚麼這個會議的主調或共識的話,則無論會議議被塞進多少又商業又公關又企業形象的討論環節,那至少與會者會明白這個會議對媒體性 質的理解的起點了。

往後的環節甚麼都有,第一天的的題目除了keynote和global voices之外,主要都是圍繞blog的商業可行性,blog的興起將如何影響企業的PR和Marketing等等我根本上聽不懂的話題。但聽眾講者一 臉認真地深究:區分在blog貼業務資料/收費,與傳統網站的分別、如何根據blog的特性設計一個web2.0性質的網站、blog會否改變企業的盈利 模式等等等等;當然可以認為他們是在吹另一趟科技泡沬,然而這同時至少也是一種創造語言的嘗試,在技術導向的互聯網/blogosphere和商業世界之 間搭橋。當不同的經營手段和描述的語言都已經發展(成熟),這批企業最終是否能借用blog來大撈一票也好,至少箇中的關鍵問題便不再是商業和blog 性質上能否整合,而是哪一種嘗試做得是否慎密等等。

第一天還有一節是關於creative commons的 報告,由人民大學的王春燕女士負責。她提到中國大陸的cc由05年開始籌備,終於在06年的3 月完成了將cc的一般性條文本地化的經驗。因為本地化了的條文意味著cc將可以成為中國這個區適用和有效的法律參照,故也就是真正的把cc的地位從一種純 粹的批判現行版權法的姿態,過渡成為一種在社會有認可地位的授權模式。她指出,內地的第一代cc是由issac mao把那一般性條文由英文翻譯成為中文,然後她在05年始,就與人民大學的同僚把最新的2.5版本地化成可在國內適用的版本。經過cc的總部審批後,再 經過三輪本地的諮詢,三輪的修改,當中有大量的律師和法官(!)參與提供意見,最終在06年3月大功告成。她還透露,原來在香港,也有一班來自港大和另一 家大學的人員在籌備將cc本地適用化,inmedia當會stay tuned為大家報導。

第二天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南非人jeremy glodkorn﹝他自己譯金玉米﹞的報告,談中文blog和西方媒體。他自己搞了一個半翻譯半原創的「單位」網, 既做大陸新聞的網摘也有一些他自己拍的關於內地社會文化現象的短片,好玩得很。他是一個來了中國超過十年的南非人,當過教師,現在主要做 freelance攝影師。事實上,不知是否因為這次會叫中文網誌年會,在場的許多老外,普通話都是滿分!他們不是來中國已很長時間便是在中國讀過小學還 是甚麼的,教筆者這個香港人汗顏……

另外就是豆瓣的楊勃, 談他對豆瓣的概念。不得不佩服其用心的分析架構,他用兩條主軸——由有結構到無結構,由私人空間到公共空間——區分了文字的blog、聲音影像的 blog、flickr、討論版、評論文章、豆瓣等的性質,並以此作為定位判斷甚麼是豆瓣該做的而甚麼不是。不少讀者也有玩過豆瓣網吧,雖然筆者從開始時 便認為這到最終可以是一個超大超有價值的長時間marketing research,而兩條軸的劃分也可能失諸簡化,但無可否認這的確是個用心經營的實驗。楊勃還說,眼前他們的一個點子,是替用戶「個性化」地配對 blog,即是系統會根據你愛看甚麼書、電影和聽甚麼音樂等,來為你推薦blog,大家拭目以待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