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呀也是
九一二立法會選舉,在人大再次釋法否定零七零八全面普選、兩次七一幾十萬人走出來表達對特區政府施政的不滿等事件後,並沒有獲得泛民主派預期的大勝,反而得票少了、議席也少了。在整場選舉中,「親中保皇vs泛民主」的對決幾近壟斷了大眾對選舉結果的想像,堅持基層立場的只有得曖昧含糊——固然有人認為,長毛張超雄等高票當選標誌前景光明,或至少暗示缺口;但打正工人基層旗號的街工和職工盟看來卻只能原地踏步。對結果可以感覺失落無力甚至憤怒,但卻不可以就此投降放棄突破困局。還可以往何處去?基層論壇於九月二十二日晚上舉行了一場名為「變局或騙局?立法會選舉後的基層運動——好戲,在選舉結束後開鑼!」的討論會,各路人馬雲集,一起總結前瞻基層運勳。
職工盟助選團成員譚駿賢點出了整體投票率上升,但職工盟在其唯一的出戰選區,即新界西,的得票卻較去屆還要少七千票。他指出,工會向來只重視會員票,但在是次選舉中,右傾的泛民主派支持者將票都投向四十五條關注組的大律師,左傾的則投向長毛或大班,職工盟在媒體設定的政治光譜中幾乎佔不了任何位置。另一方面,新增選民不一定將票投給泛民主派,而基層工友也不一定選擇工會的情況下,民建聯的組織動員力量之鉅,效果之實在,也重新點出了工會組織動員的急逼性。
排在街工名單第二位的允兆堅,亦同意基層的身份從選舉結果看是模糊的。即使兩次七一都有為數眾多的基層上街,但這不代表基層的議題便會給提上媒體,以至泛民主派的議程;被劫持、被偷換絕不出奇。因此,他認為要思考的是為甚麼基層選民選擇將票投給右傾的候選人。
社福界的候任議員張超雄表示,自己之所以能擊敗兩位分別有強大建制支持的候選人,社聯的方敏生和社社總的張國柱,簡單而言就是建制根本不瞭解和掌握界別內的情緒。兩位對手根本不清楚選民對社福界的不滿,兩大建制要動員支持票的話,張超雄勝出的機會肯定大打折扣。而就著當選是否意味缺口甚至出路,他認為,前路相反是極度凶險。他以近日的反削老人傷殘綜援為例,媒體因有長毛和張超雄等立會新血支持而將事件大肆炒作,加上投機分子因形勢轉變應聲加入反削綜援行列,原來的搞手已無法再掌握運動的走向。他指出,如果團體之間形成不了一個能互相支持的網絡,團體在社會運動的角色可能會被政黨取代而慢慢消失。
根據長毛的助選團成員陳寶盈的分析,長毛的勝出主要是「追擊田北俊」的策略收效。雖然田北俊與長毛兩人的票源分別極大,但挾從七一引發出來的對大財團的不滿,高舉反對資產階級的旗號能有效的表達長毛的立場與位置,藉此爭取支持民主黨的選民。
在討論環節裡,與會者發表意見,頗為踴躍;不少與會者都是勞工與基層團體中人,故不少意見都圍繞團體可以如何在今天的政治環境裡理解自身的角色。而討論的其中一條線索,便是張超雄提出的「議題被媒體和政黨劫持(hijack)」。有與會者認為,議題被劫持是司空見慣的事,反而團體間的山頭主義傾向久持久和強大,才是根本的問題,也有人認為根本的問題在於對社會運動的認同現已所餘無幾。就著這些意見,有與會者便重提了議會政治和社會運動的二分,甚至對立。有人不無感慨地說,許多工友和街坊已不再當議員助理是組織者,找他們只因能夠直達議員——即權貴的一種。不少工會中人不約而同的提出要重新肯定工會的性質,突出工會的身份,加強對工人的組織,以應付這種新形勢。
在這種回歸議會政治和社會運動對立的氣氛中,有兩位與會者所提的見解較有啟發性。第一位指出,這種對立的討論,實是重複八十年代以來的歷史。他以削綜援為例,削綜援只是整個社會福利議題內的其中一步,讓步不削綜援不代表不會對社福的其他項目開刀。沒有宏觀的分析和戰略,反而回歸議會vs街頭的對立,即使多安幾位關心基層的議員入議會,只怕希望會成失望。
而另一位則認為,無論是現今的政治氣氛和當天的討論情況,都在在顯示出一種領導危機——不缺有主見立場的人,獨缺組織和領導的意志。在大財團和中共的攜手下,管治危機被傳譯成管治效率的問題;由此,他們得以提出種種方案和政策,嘗試化解問題,從而駕御形勢、建立領導權。今年七一之前,中共再一次釋法和由陳啟宗為首的財團利益,觸動了強烈的反對情緒,但左派並沒有同時著手建立與對手對等的領導權。此時此刻再祭出議會vs街頭的對立,可能在製造問題多於解決問題。而介意議題被其他利益劫持,該發言者認為,最能突顯缺乏建立領導權所需的宏觀視野。畢竟,派福利是政權解決危機最有效的方法,沒有宏觀視野,眼中只有綜援問題,若政府讓步不削綜援,原來的反對聲音——哪怕是民選的議員——便會應聲成了董建華政權的肯定者,無險可守。
循建立領導權的思路而言,合作結盟是必不可少的。有與會者肯定結盟合作的需要,有提出結盟和合作的前提是清晰的理念和議程,也有與會者堅持應結盟便結盟,應包容便包容,應衝突便衝突。
總括而言,是次討論會顯示了對基層運動、社會運動的不同假設和景願。而若認為今天的運動不成氣候,不妨將會上的意見看成解決問題的指引的同時,亦視作運動不成氣候的根源,兩者可能同有啟發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